大户28

作者来源:漳州新闻网   大户28
网址:http://www.jxsrysxrmyy.cn/a/www.ledgongcheng.com/

语音朗读:

          重点推荐:“警方”来电“冻结”银行卡 她轻信被骗300万

            从恋侬品牌建立之初,恋侬就很明确未来要走的路,专注女性群体,关注生殖健康,这9年来恋侬从产品深化到教育,从线上扎根到门店,从保养到用医疗解决问题,一步步走的并不容易。另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商家将打包费与餐费隐藏捆绑销售,强制消费,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消费者有权说不。就如目前主力车型宝马i3和宝马iX3,优惠均在11万元左右的幅度,甚至有的地方可以优惠12万元,参考其最初的官方指导价,基本上是打折的节奏,如此以价换量,必然给品牌带来长远的伤害。

            >>培育乡村电商助推产业发展来源:邢台日报2023-09-0109:56:05(资料图片)8月30日,南和区和阳镇一家宠物用品电商企业工人在仓库打包产品,准备发货。作为“建设两个稀土基地”的主战场、主力军、主引擎,稀土高新区正通过培育发展沃土,抢抓发展机遇,立足稀土产业优势,瞄准发展方向,全力以赴抓项目、强产业、促发展,不断推动产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

            1至7月,全区公路服务区共接待过往司乘人员逾158万人次。今年1—7月,全区公路部门累计组织应急保通人员万人次、投入机械设备5543台次,共救助社会车辆万辆、受困遇险人员万人。

            将近晌午,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高家镇上川村第一书记赵宏全刚从村里走访出来。首发企业对募资进行轻重缓急排序,既然暂时用不到,那首发时就拣要紧的来。

          “警方”来电“冻结”银行卡 她轻信被骗300万

          惠州日报社官方网站

          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守护惠东“老平山味道”

            惠东平山自古就是粤东商贸重镇,“肇于隋唐,肆成于两宋,商荣于明清”。

            一点滋味在心头。味道是最长久的记忆。历经风雨的平山,几番起落,能够留下来的就是流淌在老街区烟火气中的老味道。而住在惠东平山这座老县城的人们,舌尖上的“老味道”就流淌在一碗碗平凡的肉丸汤粉里、穿梭在巷子里的钵仔粄中、萦绕在烧腊店里挂着的美味烧腊上……

            近年来,惠东县大力推进“老平山味道”历史街区修复提升工程,全力守护平山人“记忆中的味道”,该项工程也成为2022年惠东县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得以推进。如今,该项目正在如期推进,让老街区焕发新活力,共同守护着“老平山味道”。

            传承三代守护“老平山汤粉味”

            清晨,位于惠东平山解放北路平山老市场路边的一家汤粉店里,经过精心熬制的汤底在翻滚着,一股股清香弥漫在这间小小的汤粉店里,让人食指大动。这是一家开了60多年的老店,名叫“老市场矮仔汤粉”,是当地最早开设的一家汤粉店。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爷爷便开始卖汤粉。最开始是用竹担挑着大缸沿街卖,之后不久就在家里的一楼开了汤粉店。”今年36岁的史伟锦是这家汤粉店的“第三代”传人。中午11时许,正值午饭时间,店内不断显示美团接单信息,外卖小哥不时前来取餐,史伟锦忙得不亦乐乎。

            她边忙活边对记者说,现在很多老店干着干着,就面临下一代无人接手而转租给别人的情况,“我这一代还有两个姐妹接手,我们各自都开了汤粉店。”史伟锦说,最开始,她爷爷只卖肉丸汤粉,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食客口味的变化,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增加了叉烧汤粉,如今花样就更多了,“现在牛腩、烧腊等种类的汤粉都有了”。

          史伟锦在制作肉丸汤粉。

            汤粉是广东人最为普通的一种食品,在平山解放北路、城西路等老街区,汤粉店就有七八家。简单的汤水之间,既满足了食欲,更多的是对家乡、对记忆的一种眷恋和回味。

            对于史伟锦而言,汤粉承载着童年的回忆、家人的记忆、平山老城的历史。“我读小学四年级就开始帮家人的忙,学做汤粉、饺子等食品,热腾腾的汤粉已经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记得小时候街上人来人往,大家在买东西后都会习惯来吃一碗汤粉。”史伟锦将锅盖一掀,就有翻腾的蒸汽冒出来,随后将锅内的汤水倒入一旁配料齐全的汤粉碗中。

            “汤粉从一碗五角钱到现在十元、十五元等价位,能卖这么多年,有味道鲜美的原因,我们每天坚持用虾壳熬汤底,手工制作河粉,也有居民习惯了我们汤粉味道的原因。”史伟锦说。

            如今,“老平山味道”历史街区修复提升工程得以实施,像史伟锦一样坚守在汤水之间的手艺人,更有理由去坚持和保护属于平山人的“汤粉味”。

          惠东平山解放南路的平山老市场。

            巷角钵仔粄传承童年老味道

            钵仔粄是一种用盛调料的小碗做成的小糕点,当地人称这种小碗叫钵仔;而用稻米磨浆后制成的糕当地人称为粄,钵仔粄因此得名。这种集合了稻米的清香和水果或者其他馅料味道的糕点,成就了口中的一抹爽滑。这种小糕点在南方的小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是惠东平山人童年的老味道。

            中午时分,在解放北路已拆除的圆角楼的巷角处,冯学武的钵仔粄准时出摊。只见他熟练地从推车里拿出肉馅钵仔粄,一时吸引不少居民前来购买。

            冯学武是平山居民,其父辈在当地卖钵仔粄近40年,“会想到卖这个也是考虑到离家近和客流大”。30多岁的冯学武从记事起,这种爽滑清香的小糕点就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然而,年少轻狂的他并不甘于在方寸的小房子里磨稻米、和馅料,于是,他成年之后便外出闯荡,经过十多年的摸爬滚打,如今还是回到家里,传承了父亲的手艺。

            他说,如今父亲年事已高,积劳成疾,“回来照顾我爸,顺便把这门手艺传承下来”。冯学武的钵仔粄用的米浆是他自己磨的米粉,做出来的成品口感嫩滑,很受当地学生的欢迎。上下学的高峰期,客似云来,一天可以卖出上千个钵仔粄,“寒暑假客流量更大,我们要准备六七千个。”不少熟客一买就买一桶的量,也有不少学生放学后来买,桌椅不够坐就在一旁的民房楼梯上坐着吃。

            实际上,在平山老街区,像冯学武这样的小吃摊贩众多,粽子、烧米、米花糖……各式各样的地道小吃应有尽有,演绎着一场舌尖上的美味。这些就是平山人记忆中的味道。

            据悉,为保留优秀的传统文化,平山街道去年就着手开展“老平山味道”历史街区修复提升工程。初步方案拟对平山街道老城区历史街区进行修复提升,包括对圆角楼、广和街、城西路(解放北路至城西市场,长约120米)等沿街建筑、道路、排水进行修复加固,恢复建筑原有风貌,升级灯光和招牌;对解放北路沿街建筑外立面、灯光、招牌进行改造。如今项目正在如期推进,让更多像冯学武一样的人,能一起努力守护那些珍贵的“记忆味道”。

            惠州日报记者蓝斐菲 蔡伟健

          编辑:钇云

          相关新闻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
          赏帮赚
          无障碍浏览